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有 5 項符合
傳統與中國人的圖書 |
圖書選購 |
型式 | 價格 | 供應商 | 所屬目錄 | $ 600 |
![]() |
社會人文 |
$ 600 |
![]() |
Books |
$ 684 |
![]() |
歷史 |
$ 706 |
![]() |
中文書 |
$ 707 |
![]() |
華文文學研究 |
---|
圖書館借閱 |
國家圖書館 | 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 電子書服務平台 | MetaCat 跨館整合查詢 |
臺北市立圖書館 | 新北市立圖書館 | 基隆市公共圖書館 | 桃園市立圖書館 | 新竹縣公共圖書館 |
苗栗縣立圖書館 | 臺中市立圖書館 | 彰化縣公共圖書館 | 南投縣文化局 | 雲林縣公共圖書館 |
嘉義縣圖書館 | 臺南市立圖書館 | 高雄市立圖書館 | 屏東縣公共圖書館 | 宜蘭縣公共圖書館 |
花蓮縣文化局 | 臺東縣文化處 |
|
本書首先追溯了思想史上批判理性的演變與成長。由明末清初西學東漸開始,因不同的思想體系的交流樹立起一面中國思想自我認識的鏡子,開啟了中西思想的交鋒。近代列強的入侵和統治者應對的失敗,促使先知先覺者始從器物、繼而制度、終則文化價值三個層面的遞進來反思遭遇的問題。
五四新思潮和新文學運動體現了批判理性的「根本覺悟」。作者將其中對傳統文化和國民性的反思批判總括為四個基本主題:主奴根性、解脫人生、泛道德主義和天朝心態,聯繫古代文化、思想和歷史探討傳統怎樣塑造和影響國民性格的消極面,傳統思想和價值觀怎樣在自身演變中「變本忘源」而成為走向現代化過程中巨大的文化障礙,由此證成五四新思潮和新文學對傳統反思和批判的合理性。
傳統與國民性之間的關係是五四先驅思考甚多而且批判嚴厲痛切的問題。五四作為一個時代雖然已經過去,但是五四先驅留下的自我反思、自我批判精神也已經成為中國現代的思想傳統,它值得我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思索和回味。
作者簡介:
劉再復,1941年農曆九月初七生於福建省南安縣劉林鄉。1963年畢業於廈門大學中文系,被分配到中國科學院《新建設》編輯部。1978年轉入中國文學研究所,先後擔任該所的助理研究員丶研究員丶所長。1989年移居美國,先後在美國芝加哥大學丶科羅拉多大學,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加拿大卑詩大學,香港城市大學丶科技大學,台灣中央大學、東海大學等高等院校裏擔任客座教授、訪問學者和講座教授。現任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客座教授。著作甚豐,已出版的中文論著和散文集有《讀滄海》丶《性格組合論》等六十多部,一百三十多種(包括不同版本)。中文譯為英文出版的有《雙典批判》、《紅樓夢悟》。韓文出版的有《師友紀事》、《人性諸相》、《告別革命》、《傳統與中國人》、《面壁沉思錄》、《雙典批判》等七種。還有許多文章被譯為日、法丶德、瑞典、意大利等國文字。由於劉再復的廣泛影響,冰心稱讚他是「我們八閩的一個才子」;錢鍾書稱讚他的文章「有目共賞」;金庸則宣稱與劉「志同道合」。
林崗,1957年生,廣東潮州人,文學博士。1980年畢業於中山大學中文系,曾任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深圳大學中文系。現為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廣東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廣東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兼職)。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與劉再復合著有《傳統與中國人》、《罪與文學》;另著有《三醉人談話錄》、《口述與案頭》、《明清之際小說評點學之研究》、《秦征南越論稿》、《詩志四論》、《閱讀劉再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