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把工作換算成金錢的人,是個計畫周詳的人
能把自己工作換算成金錢的人,代表他也是個善於安排計畫的人。
或許他會給人不喜歡廉價報酬的印象,但其實他是個對自己工作盡責、能提供高於別人需求的服務,並不斷思考如何增加附加價值的人。
習慣將時間換算成金錢的人,會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動作,以增加工作的效率。這樣不但能遵守與客戶約定的期限,還能提升自己的信用。一些別人不想做的工作、做不到的事,更可以從這樣的供需關係中,得到極高的報酬;但無能的人不會想到這點,他們工作起來依舊拖泥帶水,絲毫不覺有任何問題。
「小聰明」似乎是個不好的字眼。但在工作上,懂得善用「小聰明」也是一項重要的技能。
確實明白費用及時間需求,掌握工作要領,善盡其責,多出來的時間還可以為顧客提供更進一步的服務。
這種人不但會得到顧客的青睞,連同事也會對他另眼相看。
做生意不是慈善事業。
提供商品和服務的目的,就是為了得到報酬,但在未來,服務已是生意中不可缺少的一環。
而且,單單只有服務恐怕已經不足以滿足顧客,還必須在速度上與競爭對手有所區隔才行。
同樣的商品,顧客會以能否直接送到手上,或者是在品質不變的前提下縮短交貨日期來作為購買時的考量,而今後類似這樣的需求會逐漸擴大。
把工作換算成金錢時,接觸領域愈寬廣的人,將來成功的可能性就愈高。常言道:「吃虧就是占便宜」,他們不會為了眼前的小利所動,而會在彼此對談過程中,找到值得投下時間的重點,再展開行動。
把工作換算成金錢的人,不但對工作充滿興趣與好奇,對於新的商機也十分敏感。因此,他們也會為我們提供工作上的祕訣。
工作不是表面做得漂亮就好,建議你不妨試著將自己的工作換算成金錢看看。如果覺得自己的薪水超過實際工作價值的人,一定要再多多努力,否則總有一天一定會成為公司不需要的人才。
把工作換算成金錢,絕對不是一件壞事。
能用自己的話說明的人,代表他了解工作目的
有些求職者會在面試前,將參考書中的內容背下來,面試時,再一字不漏地背給我聽。遇到這種情形,我都會對他們說:「請用你自己的話來說。」只會背書上的範例,無法辨識求職者的本質。
對那些無法用自己的話來回答的求職者,會讓我認為他對工作沒有熱忱。
業務員說話時也是一樣,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對每家公司都是用同一套說法,自然無法引起客戶的興趣。
能用自己的話來說,就像是親自使用商品後的感覺,或是其他企業接受提案後的具體成功案例,因為是根據個人經驗而來,所以顯得格外生動、自然。
即使是新進人員,只要願意,也可以試著說說資深先進的經驗。正因為是新進成員,所以更容易抒發他所感受到的情感。
會用自己的話來說的人,肯定對自己推銷的商品、提案都十分熟稔。對於那些感受不到工作魅力的人,或是沒有目標的人,是無法用自己的話來說明的。
與前者交談時,會讓人留下深刻印象,因為他們可能還會丟出讓人感到興趣的關鍵詞。雖然我們看過簡介也能明白,但能聽到一些簡介上面沒有的經驗分享,對客戶來說,也是重要的訊息。
抱持目的意識行動的人,多半會對銷售商品情有獨鍾,而從他們口中說出的話,儘管不多,卻能字字句句展現其力量。
如果業務員對自己的工作或商品感到自豪,別人也能從他的話中,感受到他對商品的熱愛,而非只是在賣商品而已。甚至還可以從他的話中,想像自己使用時的畫面。
一個業務員具備簡介上的商品知識只是基本條件,如果能更進一步、以自己的表達方式來向客戶說明的話,才能展現自己貫徹目標的魅力,也才會讓人產生想要與他長期配合的意願。
凡事好商量、什麼都說「好」的人
有種人脾氣好,不管向他請託什麼,他都回答「好」。這樣的人好是好,但也有另一種說到做不到、言行不一的人。當下他為了要讓別人開心,在對工作缺乏了解的情況下,就隨口回答「好」。這種人總有一天會害了自己,最後只好辭職離開。
雖然為了與對方建立共識,附和對方也是一個重要的回應,但必須在真正了解對方立場的前提下才能回應。如果只為單純示好,之後卻無法做到,就無法建立信賴關係。
工作上,可靠的幹才除了對自己工作感到驕傲之外,也能清楚劃分「可讓步」與「不可讓步」的事,所以偶爾也會拒絕對方請託。但不是拒絕對方就算結束,他還會提出替代方案,讓工作可以繼續下去。
面試時,不能只靠第一印象或回答就來判斷一個人。每個人為了營造自己的完美形象,都會以甜美笑容或開朗動作來向面試官作出回應,而面對面試官的問題,一律以「好」來回答。雖然我曾提醒求職者,面試官所問的問題可能就是將來你會接觸的工作內容,所以回答「不行」的話,會增加落榜機率。但實際上,還是得視公司狀況與營業策略來作回答,當然也有必須回答「不行」的時候。
如果做不到的事都一概答允對方、造成之後難以挽救錯誤的話,不但會影響你在對方心中的誠信,也會影響之後合作對象的意願。即使因為好意而回答「好」時,自己也一定要去思考確實可以實現的方法。任何事都回答「好」的人,後來也可能因為不知如何回答,而給出「會跟主管商量」的答案。
曾經有個主動到我公司拜訪的業務員,希望我能將廣告發給他們公司刊登。我說:「要發廣告可以,但連我公司其他宣傳活動的廣告也要一起刊登。」可是他卻回答我:「不行」。或許因為我是從未合作過的新客戶,所以他不能在成交前就接受客戶的條件。但經過幾次合作後,他便告訴我已有空間騰出,可以放其他廣告了。或許他的應對態度不好,但他卻能不受當下情勢影響、冷靜作出「行」或「不行」的決定,仍然值得稱許。
不要受到會討好別人的人影響,不妨從對話中判斷對方對工作的信念吧!
一口茶都不喝的人
一般有客人來訪,都會有人負責端茶款待。但如果連一口茶都不碰就離開的人,代表他不是個適合長久合作的人。
有些人會對咖啡等飲料有喜歡與不喜歡的偏好,但很少人會因為不喜歡茶而不喝。
款待客人是建立人際關係時相當重要的一環,如果連別人端出款待的茶都不喝,會讓人感覺他不想與人建立良好關係。
我有一位朋友被多家公司爭相挖角,但他決定轉到某家公司的原因,在於那家公司老闆會親自從冰箱拿出麥茶來招待他喝。那位老闆的親切態度,是他婉拒其他公司邀約的重要關鍵。
有一次,我與某公司高階主管約好一早面談,當天該名主管尚未到公司,年營業額數十億日圓的總經理卻已經親自準備咖啡和點心來招待我。這個溫馨的舉動,甚至比當時的談話內容都還令我記憶深刻。
到我學校來參加體驗班的人最終是否報名,從他們有無喝茶就可以觀察得出來。會報名的人,幾乎都有喝茶,就算當下無法決定,也會在幾天後來電表示加入意願;但沒有喝茶的人,大多不會報名。
接受對方款待行為,是想與對方友好的表現。初次面見不喝茶就離開,代表他沒有打算與你成為工作夥伴,當然我也不會想再與他繼續接觸。
喝茶這個動作可以緩和氣氛,很多時候也會發展成為深談的地步。有時談判陷入僵局,喝茶也能轉換氣氛,進而提出新的方案。
千萬不可小看一杯茶。會端出好茶款待訪客的公司,十分清楚款待的意義,絕對是個值得合作的對象;而會端出髒茶杯來款待客人的公司,工作內容應該也很雜亂。
能接受對方撥冗時間泡茶款待的人,絕不會是居心不良的人。不妨從觀察對方是否喝茶開始,辨識他是否可以成為深交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