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罪確實可能扭曲人對上帝的關係,
但是人的罪卻不能扭曲上帝對人的關係。」──莫特曼
以「盼望神學」廣為人知的莫特曼,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偉大的德國新教神學家之一,對大西洋兩岸甚至於華人世界的神學發展,影響甚鉅。
當全球朝著日趨多元且變化益烈的方向快速滾動,莫特曼從終末論的角度持續探討上帝的創造、救贖,以及歷史與時間、個體與群體、社會與政治、人類與自然的關係。他務實地指出二十世紀人類文明面臨的種種嚴峻挑戰,同時建構以盼望為基礎的基督教神學,以此回應現代人在不同時空、不同處境下的困局,將基督教信仰完全帶出個人私領域,矗立而為一座耀及宇宙萬物,指引其航向歷史終局的焯焯燈塔。
本書作者林鴻信是莫特曼的入室弟子,從獨特的門生視角,為恩師繪製了一幅生動鮮明的神學肖像,細細梳理莫特曼思想的時代與社會脈絡、神學淵源,和其他宗教、神學家、思想家之間的對話,用專題研討的方式、淺顯易懂的文字,介紹莫特曼神學最重要的觀點,幫助華人讀者克服中西背景差異,入其堂奧。任何想要進一步了解莫特曼∕見識神學人風骨∕探索終末論∕習曉二十世紀神學重大發展的人,切勿錯過本書。
作者簡介:
林鴻信
台灣大學哲學系畢業,德國圖賓根大學神學博士、英國諾丁漢大學哲學博士,現為台灣神學研究學院系統神學教授與基督教思想研究中心主任。自一九九四年《神學人基本英文字彙》開始,於神學園地筆耕不輟,著有《加爾文神學》、《覺醒中的自由:路德神學精要》、《認識基督宗教》、《聖神論》、《納尼亞神學:路易斯的心靈與悸動》、《認識上帝與認識人的九個探險》、《教會生態學》、《系統神學》兩冊、《莫特曼神學:上帝的應許是人類的盼望》,以上皆由校園出版。另撰寫過《教理史》、《邁向覺醒:自我概念的探討》、《基督宗教與東亞儒學的對話》、《基督宗教思想史》兩冊,並主編《跨文化視野中的人文精神》、《基督宗教之人觀與罪觀》等書,除此另有譯作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
作者序
莫特曼序二
我很高興為林鴻信博士增訂版的《莫特曼神學:上帝的應許是人類的盼望》再寫一篇序,此書於二○○二年出版時我也寫過序,在這段期間我幾度來回中國大陸與台灣,我有幾本著作在香港中譯出版,且開始出現有關我的神學的中文討論結集以及研究論文;每次我來到台灣,都會去林教授任教的台灣神學研究學院(台灣神學院)拜訪。在我為二○○二年版寫的序中,以生命歷程的方式呈現我的神學之路,現在我藉由這增訂新版的序回答一個問題:為什麼做基督教神學?
首先,為了信仰。基督教信仰是一種在認識中形成的信仰,尤其是認識藉由基督而彰顯的上帝。因為相信上帝與了解上帝這二者是互相加成、一起成長的,愈相信導致愈了解,而且愈了解導向愈相信。
第二,為了教會。神學是在教會—信仰群體中形成的,神學參與了教會的各種服事,同時也參與導引教會的方向。當神學缺乏教會聯結時,就不過宗教哲學而已。然而神學若僅僅侷限在教會之內,就會造成封閉小圈的心態,因此需要一種面向世界的神學,來與其他宗教信仰、政治意識型態,做友好且帶有批判性的對話。
第三,為了上帝國。信仰只是一個起點,期盼將來能夠面對面地朝見上帝;教會也只是一個出發點,期盼那在地如在天的上帝國度—永遠和平、生命、公義、自由的國度,其中萬物都和諧地反映美妙燦爛的神性光輝。
莫特曼
二○一八年一月二十五日
於圖賓根
增訂版序
從二○○二年出版此書以來,已經過了十六年,而著述廣泛豐富、思緒源源不絕的神學大師莫特曼不斷地寫作、演講,迄今累積了不少二○○二版未能涵蓋的部分,因此從二○一七年起著手增訂迄今。非常感謝恩師莫特曼教授得知這個增訂計畫,於二○一八年一月二十五日寫了一篇新序,言簡意賅而語重心長。
本增訂版除了正文之前增加〈莫特曼序二〉和〈增訂版序〉之外,全書儘量維持原版架構。由於莫特曼在一九六四年出版《盼望神學》,又在四十六年後的二○一○年出版了《盼望倫理學》,因此把原版第一章擴充為本書第三章〈從盼望神學到盼望倫理學〉,其中有關「盼望倫理學」的部分,由於採用相同資料來源而與本人《系統神學》的相關部分有些相似。第五、六、七、八章的主題不變,章名則改為更加活潑的〈三一神聖共融〉、〈彌賽亞耶穌〉、〈生命的靈〉、〈一切都更新了!〉。另外,增加了第九章〈時空內外〉、第十章〈人是誰?〉、第十一章〈路是走出來的〉,原第九章〈實踐的神學〉因內容多方涉及人論則融入第十章,原第十章〈進步或毀滅—結論〉則改寫成第十二章〈結論:結束就是開始〉。在正文之後,增加了〈後記:走過內卡河畔〉。附錄部分,增加一篇莫特曼的神學思想自傳〈盼望神學—心路歷程〉作為附錄一;莫特曼的簡要人論《論人:當今衝突處境下的基督教人學》第四章〈人與人子〉作為附錄二;二○一七年莫特曼在台神的演講「神學的未來」作為附錄三。舊版三個附錄則保留其中兩個:〈三一神論的分界點:設想拉納與莫特曼的辯論〉、〈書目〉分別作為附錄四、附錄五;原附錄一〈回憶與盼望:奧古斯丁與莫特曼的時間觀〉由於已收入另外一書,不再保留;〈書目〉則加以訂正擴充。
在修訂原版的過程中,筆者不斷地體會到「結束就是開始」。從二○○二年至二○一八年之間,莫特曼不斷地著述,數量驚人,而且常以今日之我挑戰昨日之我,應驗了他每次寫作的結束就是另一次寫作的開始;而本書二○○二年版出書工作的結束,就是二○一八年版增訂工作的開始,這情況同樣將適用在二○一八年版本身。
二○一六年莫特曼九十大壽,同時有超過三千頁的德文版莫特曼主要作品集九卷本正式出版(包括早年的三部曲、六本「系統神學論叢」);5而二○一八年韓語版《莫特曼全集》更多達十七卷。顯然這位處於二十世紀與二十一世紀之交的偉大神學家,其思想之傳播、研究、評價,正在各地陸續展開當中,不禁令人熱切期盼中文的傳播、研究、評價也同樣迅速展開。
莫特曼熱愛中國文化,一九八六年筆者前往圖賓根大學追隨他做博士研究,由於他是老子道德經的愛好者,起初他希望我做一個與道家宇宙論有關的題目,而我則期待,既然來到德國,最好能學習西方神學的精華,他寬宏大量地同意了。後來一九九七年他指導一位韓國研究生完成博士論文《道家和基督教的創造教義—從生態學的角度對其基本理念的比較》,也在一篇專文〈道—中國的世界奧祕:一個西方人眼中的道德經〉中,呈現出他對老子的智慧有令人驚訝的理解深度與詮釋創意。
莫特曼曾數度訪問中國,尤其二○一四年十月,他在中國人民大學與各方菁英學者專家對談,實在是中德思想交流史上難得一見的盛事。他的神學思想也繼續不斷地引發漢語學界的興趣,不但著作有不少中文翻譯,而且有相當數量的中文學術研究以他的神學思想為主題。他的關門弟子洪亮博士正努力建立一個聯繫兩岸三地莫特曼研究的討論機制,此事得到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楊熙楠總監的全力支持,令人對於莫特曼神學思想與中文讀者、學界對話的發展充滿光明的盼望,可望在不久的未來見到更加豐富的中文翻譯、評論、研究乃至相關創作。
恩師Moltmann的名字迄今普遍譯為「莫特曼」或「莫爾特曼」, 本書在行文中統一使用「莫特曼」,然而在出處方面則尊重來源使用
的「莫特曼」或「莫爾特曼」,以利於查考。另外,我把原版〈代序:我的「博士師父」—莫特曼〉標題改成〈初版代序:我的「博士父親」—莫特曼〉,德國人稱呼博士生的指導教授為「博士父親」,博士生在指導教授帶領下逐漸成長,確實「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本增訂版為了補足充分資料,在寫作過程筆者自由地運用二○○二年以來的研究寫作,而未能一一標示出處,在此深深感謝各出版單位的體諒與協助,其中包括:林鴻信,〈中譯本導言〉,於:莫爾特曼,《三一與上帝國》(香港:道風書社,2007);莫特曼,《耶穌基督—我們的兄弟,世界的救主》,林鴻信編譯(台灣神學院,1993初版,2009增訂版);林鴻信,〈中譯本導言〉,於:莫爾特曼,《神學思想的經驗—基督教神學的進路與形式》(香港:道風書社,2012);林鴻信,〈序一〉,於:鄧紹光,《盼望.神學.莫特曼》(香港:基道,2014);林鴻信,〈結束就是開始—莫爾特曼神學思想簡介〉,《基督教文化學刊》,2015/34,3-25。
林鴻信
主後二○一八年四月
於嶺頭
莫特曼序二
我很高興為林鴻信博士增訂版的《莫特曼神學:上帝的應許是人類的盼望》再寫一篇序,此書於二○○二年出版時我也寫過序,在這段期間我幾度來回中國大陸與台灣,我有幾本著作在香港中譯出版,且開始出現有關我的神學的中文討論結集以及研究論文;每次我來到台灣,都會去林教授任教的台灣神學研究學院(台灣神學院)拜訪。在我為二○○二年版寫的序中,以生命歷程的方式呈現我的神學之路,現在我藉由這增訂新版的序回答一個問題:為什麼做基督教神學?
首先,為了信仰。基督教信仰是一種在認識中形成的信仰,尤其是認識藉由基...
目錄
莫特曼序一 xi
莫特曼序二 xv
初版代序:我的「博士父親」──莫特曼 1
增訂版序 22
第一章 導論 27
第二章 思想背景 49
第三章 從盼望神學到盼望倫理學 67
第四章 十架神學 109
第五章 三一神聖共融 129
第六章 彌賽亞耶穌 161
第七章 生命的靈 197
第八章 一切都更新了! 227
第九章 時空內外 269
第十章 人是誰? 291
第十一章 路是走出來的 339
第十二章 結論:結束就是開始 367
後記:走過內卡河畔 387
附錄一 盼望神學──心路歷程 395
附錄二 人與人子 419
附錄三 神學的未來 434
附錄四 三一神論的分界點:設想拉納與莫特曼的辯論 447
附錄五 書目 459
莫特曼序一 xi
莫特曼序二 xv
初版代序:我的「博士父親」──莫特曼 1
增訂版序 22
第一章 導論 27
第二章 思想背景 49
第三章 從盼望神學到盼望倫理學 67
第四章 十架神學 109
第五章 三一神聖共融 129
第六章 彌賽亞耶穌 161
第七章 生命的靈 197
第八章 一切都更新了! 227
第九章 時空內外 269
第十章 人是誰? 291
第十一章 路是走出來的 339
第十二章 結論:結束就是開始 367
後記:走過內卡河畔 387
附錄一 盼望神學──心路歷程 395
附錄二 人與人子 419
附錄三 神學的未來 434
附錄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