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腫瘤問題,資深名醫教你如何預防、治療及追蹤,正確認識癌症,無須畏懼!
★「我一直認為,決定我們命運的不是疾病的輕重,而是我們對疾病的認識。」
世界衛生組織早就提出:「癌症三分之一可以預防,三分之一可以早期發現,三分之一是可以治癒的。」
作者簡介:
呂桂泉
1952年生,畢業於浙江醫科大學(現浙江大學醫學院),主任醫師,浙江蕭山醫院腫瘤中心主任,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曾任浙江省腫瘤醫院院長,長期從事乳腺癌、胃癌、食管癌、肺癌、腸癌及肝癌等腫瘤的臨床診治。
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有 2 項符合
別把癌症看得太可怕:腫瘤診治的30年手記(新版)的圖書 |
圖書選購 |
型式 | 價格 | 供應商 | 所屬目錄 | 二手書 |
$ 45 |
![]() |
二手中文書 |
$ 317 |
![]() |
疾病醫療 |
---|
圖書館借閱 |
國家圖書館 | 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 電子書服務平台 | MetaCat 跨館整合查詢 |
臺北市立圖書館 | 新北市立圖書館 | 基隆市公共圖書館 | 桃園市立圖書館 | 新竹縣公共圖書館 |
苗栗縣立圖書館 | 臺中市立圖書館 | 彰化縣公共圖書館 | 南投縣文化局 | 雲林縣公共圖書館 |
嘉義縣圖書館 | 臺南市立圖書館 | 高雄市立圖書館 | 屏東縣公共圖書館 | 宜蘭縣公共圖書館 |
花蓮縣文化局 | 臺東縣文化處 |
|
★面對腫瘤問題,資深名醫教你如何預防、治療及追蹤,正確認識癌症,無須畏懼!
★「我一直認為,決定我們命運的不是疾病的輕重,而是我們對疾病的認識。」
世界衛生組織早就提出:「癌症三分之一可以預防,三分之一可以早期發現,三分之一是可以治癒的。」
作者簡介:
呂桂泉
1952年生,畢業於浙江醫科大學(現浙江大學醫學院),主任醫師,浙江蕭山醫院腫瘤中心主任,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曾任浙江省腫瘤醫院院長,長期從事乳腺癌、胃癌、食管癌、肺癌、腸癌及肝癌等腫瘤的臨床診治。
作者序
我以為,恐懼對生命的威脅、給生命帶來的痛苦遠遠大於「癌」本身。恐懼是一種心理活動,是一種「想」。所以,面對癌症,首先要解決的是「想」的問題。解決患者、家屬以及醫生的「想」的問題,是癌症診治的有機組成,並貫穿於癌症預防、診斷、治療、預後的整個過程。遺憾的是,對這一點,人們沒有達成共識。
這正是我將《手記》整理並出版的動機。我期盼著《手記》的閱讀可以成為人們重新認識癌症並戰而勝之的一個有益環節。
癌症是一種全身性的疾病。癌症的預防和治療是一個涉及癌症患者及家屬,專業、非專業醫生乃至社會諸多方面的系統工程。「癌」是一個表示過程的概念,癌的治療並不是從確診的那一刻開始,也不是在手術或化療結束後完成。正因如此,中醫的辨證思想及其整體觀、過程觀對癌症的診治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
半個多世紀以來,人類對「癌」的認識,還沒有根本性的突破。對於癌症的治療,大多依然是「摸著石頭過河」。顯然,在沒有橋,沒有船,甚至連方向都難以辨別的情況下,這也是過河的惟一方法,因為人類必須「過河」。
這樣的歷史條件決定了經驗的重要性。真實的經驗往往比沒有經驗支持的理論更有價值。
在我們尚不能準確地知道什麼是癌症治療中可以做的、必須做的事時,更應該關注那些不可以做、不應該做的事。按管理學的「木桶理論」,決定治療效果的,往往不是做得最好的那個環節,而是最差的,或者是被疏忽了的那個環節。
知道「短板」所在,是提高癌症診治效果的關鍵。經驗可以來自成功,但重要的經驗卻常常源於失敗。成功可能是偶然,失敗卻是必然。因此,我的《手記》是一次次失敗的產物。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用那些已經逝去的生命寫成的。
生命是由時間構成的,但絕不僅僅是時間。生命應當是有品質的,癌症帶來的痛苦對患者及其家屬生命品質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因此,一個腫瘤醫生的責任,不僅在於盡可能延長患者的生命,更在於恢復乃至提高患者的生命品質。儘管現代醫學還不能最終戰勝癌症,但人類與其抗爭的歷史已經證明:我們可以戰勝痛苦!
在數十年的臨床診療中,雖然經常為一些癌症患者超出常人的意志所感動,但在目睹了大多數患者被各種治療手段「折磨」得奄奄一息,一些患者甚至因癌而家破人亡,並深知他們因社會、經濟等方面的原因而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後,我感知到更多的是不安與痛苦。
無數患者與家屬痛苦的臉,總是在我腦海裡出現,揮之不去。
今天,我把自己從事癌症治療、研究三十多年來所得到的經驗以《手記》的形式告訴讀者和患癌症的朋友,希望大家在抗癌的過程中少走彎路,同時也希望家屬和社會能理解癌症患者的心情和他們的痛苦,希望我們的醫生能為病人創造一個良好的診治和康復的環境,用愛心幫助他們樹立起坦然面對癌症的信心,走出陰影,戰勝自我,戰勝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