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定義成功的人生?
辛苦工作,只為換得更豐富的報酬?
等到事業小有成就、有車有房,
一帆風順,為何還不滿足?
指導過《財星》五百大企業經理人、台港新馬等地總裁級主管,和眾多傑出專業人士的雙教練搭檔,
與全球成千上萬名專業精英接觸後發現,
贏家並沒有什麼祕密;但他們了解成功需要付出的代價,
能夠信守承諾、全然投入、不怕失敗、與所有事物建立正向關係,
並具備下列四項條件。
熱切的渴望:內心的熱情和驅動力,能啟動企圖心,創造強大持續的行動。
堅定的信念:雖然不一定知道如何做,但堅定信念會支持創造明確結果。
有效的行動:方法不是最重要的,重點是將想法化為實際行動。
鋼鐵般的意志:失敗和被取笑不算什麼,在最不得志時,也要能看到情境外的可能性、堅持下去,屢敗屢戰。
生命是場值得玩的遊戲!
除了成功,還要贏得高度滿足感。
10段關鍵對話,幫你找到真正的渴望,
開啟持續自我激勵的動能。
若要如何,全憑自己!
對你而言,人生贏的定義是什麼?
這是個值得思索的問題,因為你只有一次的生命,此刻正在倒數計時中。
兩位作者認為,除了有意義的工作外,還要建立有愛的人際關係,並克服逆境,將個人歷練提升至更高層次。換言之,除了有形的金錢財富外,無形的滿足感甚至更重要,兩者是真正贏家人生的要件。
工作:就像是一場遊戲,有其規則和條件。為什麼要玩這場遊戲?需要付出多少代價?能夠得到什麼?都看你的標準和期待。重點是不管輸贏,都要有所學習。
關係:我們與所有人事物都有關係,包含對無生命的目標也是。打好所有關係,基於誠信的態度對話,將會是遊戲順暢的最大動力。
熱情:為什麼要玩這場遊戲?誠如賈伯斯所言:「熱情就是一切!」熱情是活力的來源,也是遊戲好玩的精神所在。
為自己而戰:很多阻力會將我們的動力消磨殆盡,只要放大視野、想著所有事都是為自己而做,很多困難都可以迎刃而解。
信任:這是所有關係的基礎,沒有信任,很多事都要勾心鬥角、相互猜忌。基於信任的關係,可以不斷提升,即使在面對各種嚴苛挑戰,也能持續產出最大價值。
贏家沒有祕密,道理簡單,但你真正做到哪幾項呢?
兩位作者長達數十年與各國精英接觸,在本書歸納分享的教練心法,不只適用在工作,也適用在人生的各項挑戰,包含健康和婚姻等。人生是場值得奮力一玩的遊戲,了解各項規則、條件與報酬,適當調整心態,學會與壓力共處,你也可以從平凡變成卓越,活出自己的贏家人生。
作者簡介:
卜凱莉(Kelly Poulos)
國際級企管顧問和績效教練(Performance Coach),在她過去35年的經驗裡,曾指導、訓練《財星》五百大(Fortune 500)企業的經理人、中小企業家與創業家,以及許多跨國企業的中高階主管,包含Apple、Google、Microsoft、HSBC、聯合利華、AT&T、保德信、Sony、國泰航空和雀巢等。在全球有超過十萬人以上,累積時數相當於超過36,000個小時的顧問和教練指導。
Kelly的工作範圍遍及全球主要城市。在她事業的前半部,主要在美國各大城市、加拿大的蒙特婁和多倫多,以及南美洲的布宜諾斯艾利斯發展。在她事業的後半部,主要重心放在亞洲,包含東北亞的台灣、香港、上海及深圳,以及東南亞的新加坡、馬來西亞吉隆坡,以及印尼的雅加達。
除了顧問及教練指導(Coaching),Kelly也是一位受歡迎的講者,曾經受邀在學界、商界,以及企管論壇演講。她曾在香港為耶魯及華頓商學院的碩士畢業生,探討有關績效教練指導的主題;也曾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辦的「願景2020」(Vision 2020)論壇裡擔任開場的主講人,探討有關提升領導力和績效表現的議題。此外,她曾和曾經獲獎的前華爾街財經記者、資深媒體製作人麥可‧克里曼(Michael Creedman)共同製作暢銷CD《全方位領導》(Bridging the Gap in Leadership)。
劉維萍(Emily Liu)
從事企管顧問與教練有17年經驗,於2010年從香港移居新加坡,並和Kelly共同成立第三頂帽子國際企管顧問有限公司(3rd Hat Consulting Pte. Ltd.)提供企業顧問,為各種不同領域的領導人及專業經理人,提供教練指導服務。
17年前,Emily在Kelly的支持指導之下,成功將之前服務的著重體驗式教學的培訓顧問公司,發展成為台灣的領導品牌。並於1999年晉升至香港,成為該公司東北亞區域總監,隨後任職東北亞董事總經理,與經營團隊共同將公司帶到亞洲第一品牌的位置。在Emily的領導下,於企業培訓領域中,曾經服務過的客戶有:台積電、台灣微軟、資策會、雅虎、Sony Ericsson、戴爾電腦、花旗銀行、美國運通、雅詩蘭黛、英美菸草、DHL、美商賀寶芙、安泰人壽等。於個人培訓領域中,在台灣已有超過三萬人次,曾參與提升個人領導力的課程;在亞太區,也已超過十萬人之多。而直接、間接受到Kelly和Emily教練指導影響的,在台灣就超過七千人;在亞太區,也已超過三萬人之多。
Emily個人親自指導過的一對一客戶,更具國際性及多元特質,如:美國ABC電視網節目製作人、紐約電視網節目總監、國際媒體集團中國區總監、上海復旦大學副教授、香港金融服務集團主席、美國銀行與花旗銀行的銀行家、IBM 資深顧問、雅詩蘭黛集團資深經理人、長庚醫院外科醫生、知名傳銷界總裁級領導、心理諮商師、國際級講師、國際中小企業創業者、科技業工程師及專案經理、國際時尚設計師等。
在投入培訓顧問界之前,Emily曾任職於國際知名的廣告公司,包含李奧貝納(Leo Burnett),以及在達彼思(Bates)擔任集團業務總監,主要客戶有寶鹼、HP、Nokia、聯合航空、桂格、DHL等。成功為各大品牌製作增加品牌價值、提升產品偏好度及銷量的系列廣告行銷活動,廣受客戶及同事認同,並以嚴謹、專業著稱。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贏家推薦(推薦人順序照姓氏筆劃排列)
教練是我生命中的導師,也是我的「思傅」(Mentor)與良朋益友。
──王利民 香港康宏金融集團主席
Kelly這句問話:「什麼是值得我活的生命?」當年它重重地打到我的心,從此之後成為我人生最重要的基礎,讓我在挫折、沮喪、迷失,並需要做些重大抉擇時,幫助我重新思考,陪伴我與自我對話。
──王雪芬 IBM全球企業諮詢服務事業群顧問經理
Emily將十幾年的顧問經驗,很有邏輯地整理出一些思考問題的原理與原則,以10個教練與球員的對話方式,提高書籍的趣味與可讀性。對工作充滿熱情,並從過去經驗中,常常提出問題來反覆思考。這正是本書的精神所在,乃樂於為文推薦。
──王業鼎 TVBS民調中心主任
Kelly和Emily能夠影響她們所指導的人,讓他們活出個人的潛質和領導力。此刻她們正向我們一步步揭露自己所擁有的魔法,所以我們也能得到她們的祕訣!
──孔士達(Mark Hemstedt) The Works Partnership 董事總經理
本書教你的,可能是你在商學院未必會學到的10件事。我們在事業上運用書裡的10個對話,不但協助我們開創了跨國企業,也使我們的公司成長、茁壯,業績蒸蒸日上!
──安比‧保娃和西西亞‧保娃(Ambi & Thessia Bowo) 雅加達與舊金山的企業家
本書到處都有慧黠的觀點。就從現在開始,你跟團隊可以用這樣的心態,展開每一天的工作,隨時抱持熱情、全力以赴。工作及人生,真的值得這樣大玩一場!
──余湘 群邑台灣區董事長兼總裁
一個成功的經理人,需要戴上「第三頂帽子」──做個優秀的「教練」,我相信,本書對任何一個期許自己成為成功經理人的讀者,都相當有助益。
──沈祥梅 Gucci中國區總裁
現在的經理人要做的,不是只有雇用和管理人才,更需要能夠創造有熱情、有承諾的工作夥伴。相信本書對於期許自己,有朝一日能發展成為成功經理人的讀者,會有很大的幫助。
──吳美君 Timberland 台港星馬總經理
本書所提供的情境、模型和操練,不但容易應用,並且可以舉一反三。我相信,若是各位學會應用、實踐書中所分享的原則和要素,你和團隊會更有機會創造巔峰績效!
──谷靜 國際大師級講師
本書從獨到的角度,來談「贏」這件事。讓我們了解,原來更重要的關鍵是「為什麼要玩這場遊戲?」祝福各位贏得一個值得活的人生。
──宋睿祥 暢銷書《回家的路 是這樣走的》作者
很多道理就是那麼簡單、實用,這正是我喜歡這本書的原因!希望你也去嘗試應用Kelly和Emily的教練指導,祝各位擁有更好的成就,及更多的滿足感!
──東谷‧妮娜‧曼蘇(Tunku Nina Mansur) 馬來西亞聚烯烴管材(Polyolefins Pipe Berhad)公司總經理
找到一個值得玩的遊戲,投入生命和熱情,然後創造卓越的結果。本書對於設立卓越的目標,有相當精采的闡述。感謝Emily和Kelly透過10個對話的方式,與大家分享他們多年來的專業和親身經驗。
──姚以婷 心理診所治療師
本書迷人的地方,不單只是可依循其經驗法則,來做實際操練;更有很多深刻的啟發和領悟,透過帽子的互換、角色的扮演,昔日為徒,今日為師,來了解及體會職場角色的問題所在,值得一再沈思和推薦。
──陳永基 台灣海報設計協會榮譽理事長
透過這份有意義的工作,和有愛的人際關係,甚至在遭遇人生的逆境和困頓時,都能進而創造出有建設性的關係。原來,我們都需要教練,生命中不同面向的教練。
──許益謙 台北市廣告代理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
打開本書不到5分鐘的時間,我就知道能夠看到這本書,是來自Kelly和Emily多麼美好的一個禮物。閱讀本書的收穫,讓我對事業與生活的未來可能性充滿了期待。
──郭志鵬 美商賀寶芙國際一星執行總裁
本書透過教練和球員之間的對話,帶我們親身走過Emily和Kelly這十幾年之間的互動過程。如果我們有機會,換一個角度看自己,無論最後結果輸贏,都會是下一階段精采的序幕。
──康敏平 臺灣師範大學全球經營與策略研究所副教授
Kelly和Emily運用她們共有的旅程,將事業上和個人所面對的諸多挑戰,轉換成機會點,支持很多人達到目標並實踐夢想。她們不但贏得事業與人生,也的確創造很多贏家!
──婷妮‧法奇拉(Tini Fadzillah) The Works Partnership東南亞創辦人之一
若是領導人可以真正做部屬的「教練」,必然可以帶出更高的向心力和團隊戰鬥力。
──鄒開蓮 Yahoo! 亞太區董事總經理
知識的傳輸若沒有「體驗」當基礎,是沒辦法刻骨銘心的。本書能激發你的反省和求知欲,讓你成為繼續向前進步的發動機。
──虞晨曦 蘇豪坊廣告中國區總裁
奧林匹克金牌得主的背後,皆有偉大的教練。同樣地,在人生的競賽中,若有幸遇到良師,我們也可以創造精采的人生篇章。本書有多篇精采實戰經驗的分享,是一本極佳的指導教練實戰手冊。
──鄭秉吉 馬來西亞機興控股集團總裁
就在持續不斷操練本書所提供的模型與區分的過程裡,我成為有紀律的實踐者。我成功達到承諾要創造的結果與績效,也體驗到很高的滿足感。極力推薦這本書,給任何想讓個人和公司、組織臻於卓越的人。
──盧曼玲 亞洲行企管顧問總經理
為什麼要贏?贏什麼?對我而言,贏的人生是「能熱愛自己從事的工作,從事自己熱愛的工作。」兩位作者以自己多年的實戰經驗,邀請讀者以另一個角度,來看待自己要贏的人生。
──盧瑞芬 長庚大學管理學院院長
名人推薦:贏家推薦(推薦人順序照姓氏筆劃排列)
教練是我生命中的導師,也是我的「思傅」(Mentor)與良朋益友。
──王利民 香港康宏金融集團主席
Kelly這句問話:「什麼是值得我活的生命?」當年它重重地打到我的心,從此之後成為我人生最重要的基礎,讓我在挫折、沮喪、迷失,並需要做些重大抉擇時,幫助我重新思考,陪伴我與自我對話。
──王雪芬 IBM全球企業諮詢服務事業群顧問經理
Emily將十幾年的顧問經驗,很有邏輯地整理出一些思考問題的原理與原則,以10個教練與球員的對話方式,提高書籍的趣味與可讀性。對工作充滿熱...
章節試閱
本書緣起
在本書出版前,和天下雜誌出版部總編輯吳韻儀小姐,有過數次對談與討論,在眾多問題當中,最重要的就是:「為什麼要出這本書?」
之所以出這本書,不只是完成一個心願而已。能吸引我離開經營十多年多采多姿的廣告行銷界,肯定是要能給我帶來更多滿足感和成就感的工作。我非常幸運遇到了我的教練卜凱莉,能在一個提供國際級、致力於提升個人領導力的培訓顧問公司共同耕耘了16年之久,至今我們仍是這家公司的顧問和教練。我們很心疼很多上進的各界人士,或許沒有那麼幸運,能在職場上遇到伯樂。也沒有好的經理人帶領、指導,而走了不少冤枉路,或是犯了很多不必要的錯誤,甚至影響自信心,懷疑自己的能力和自我價值,甚至人生方向。雇用私人企業教練若非企業資助,可能不是很多個人負擔得起的。我們想要讓我們這些經過時間洗禮,也經過不同國家和市場驗證,經歷實際操練證明的原理、原則和關鍵要素,能夠有效地傳承下去,透過文字的形式提供一個藍圖,成為一個良好的起始點。
Kelly和我決定合寫這本書,獻給今日的領導者和管理者,希望可以支持他們,讓他們運用教練指導的範疇和對話,提升專業領域或個人領域的表現。我們提供自己的親身經驗,這些原則與要素,是我們每天工作都會用到的。我們運用這些在東西方已有30年以上的操練,它們不是理論,是一本分享如何提供教練指導的書。
我們並不打算透過這本書來創造或培養專業教練,我們最初的目的,是要鼓勵今日的經理人,除了戴上領導者和管理者的帽子外,也嘗試在他們的專業領域裡,戴上第三頂帽子──「教練」的帽子,甚至在個人生活領域中,練習教練指導的原則與要素。
我並不是不知道自己的斤兩,在這個世界上,有數百萬計的經理人比我成功得多,有更多實際的成就。我之所以斗膽和Kelly合寫這本書,是因為我知道很少有經理人像我這麼幸運,有榮幸和資深主管教練共事16年以上。我們想和喜歡超越自己、喜歡「贏」的人,分享我們的所學所用。
我覺得非常受到上帝的眷顧!因為和Kelly共事的機會,還有這麼多人的支持和愛護,我的生命和世界可以有很大的不同。最後,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我在《終極假期》(Last Holiday)這部電影學到的一段話,也是我現在努力的目標,那就是「要多笑一點、多愛一點,多看看這個世界,而且不要害怕。」
劉維萍(Emily Liu)敬上
第一章 贏的定義
教練Kelly的話:
關於「贏」這件事,已經有很多理論和知識的累積,它並不是祕密,很多人知道要如何贏,但並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成功必須付出的代價。我們必須滿足一些必備條件,才能達到贏的目的。我們深信,教練指導(coaching)是很多傑出成就的關鍵要素,能夠幫助人們贏。在這本書裡,我們分享了一些基本原則與模型,我們相信它們是訓練卓越表現的關鍵元素。
這些簡單的關鍵元素,是成功的每日實務操練。我和Emily都是實踐者,我們不會只談空泛的思想或理論,而是幾乎每天不斷地操練,實際運用這些原則與要素。要發展出一套適合自己,並能不斷增進表現,達到卓越績效境界的實務做法,需要時間和不厭其煩地重複練習。
我在大學的時候,讀了一本書,改變了我對贏的看法和定義。這本書的書名是《尋找生命的意義》(Man’s Search for Meaning),作者是維克多‧弗蘭克(Viktor Frankl)博士,他是一位心理學家,曾在納粹集中營待了三年,最後倖存下來。在這本書裡,他介紹了一個我永遠也忘不了的矩陣,為成功人生下了一個我聽過最棒的定義。弗蘭克博士在書裡提到,我們大部分的人都想要成功,實際上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努力工作,希望能夠成功。在今天的世界裡,成功通常被量化,大家用有形的指標來衡量成功。比方說,運動員用獲得的名次來衡量成功,企業用營收表現來衡量成功,電影用票房成績來衡量成功,所有事情都有量化的衡量值。
但在弗蘭克博士的書裡,介紹了第二種衡量標準。我現在回顧,他提到的標準,是我在尋尋覓覓、缺失的那一塊。在這個衡量標準裡,表現無法被量化,因為那是關於內在的滿足感。弗蘭克博士在書裡舉例,即使在人為的浩劫裡,還是有人可以在其中找到生命的意義,甚至是喜悅。讀完這本書之後,我對贏的意義,也隨之改變。
弗蘭克博士探討,有三種不同的方法,能為我們的生命創造滿足感──有意義的工作、有愛的人際關係,以及人生中的逆境。他在納粹集中營的體驗,看到很多人因為絕望而放棄,有些人卻找到活下去的理由,甚至找到喜悅,為何有此差異?找到這種差異背後的答案,成為弗蘭克博士畢生的志業。
當時我太年輕,無法相信在逆境中,會產生什麼深刻的意義。如今在45年之後,我經歷了生命中的逆境,於是對這點深表認同。我相信,你也經歷過一些人生的挑戰,對於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我們未必能夠有效掌控其發展,但我們一定能夠掌控自己的心態,設法與逆境創造有建設性的關係。你我都有能力決定,我們與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可以建立什麼樣的關係。我們都能通過逆境的考驗,甚至能將逆境轉成正面的力量,為我們的人生創造意義。
無論在專業或個人生活中,我們都致力於追求成功與內在的滿足感。除了弗蘭克博士提到的三個面向,我們還加上第四種可以創造滿足感的方法,那就是服務他人。在教練指導這個領域裡,最能讓人滿足的,就是看到我們所指導的對象美夢成真。
我們想強調的是,我和Emily認為可量化的成功和內在的滿足感同等重要,沒有孰輕孰重。我們嚮往在兩個面向都達到卓越的標準,因為卓越的標準反映出自我要求和自重。化理想為實際成果能增加可信度,更能領導並影響他人。若沒有確切的結果,徒有藉口和理由,則很難令人信服。內在的滿足感是能讓我們持續卓越績效表現的關鍵,否則空有數字,缺乏意義和目的,會陷入惡性循環。
在這本書所分享的原則與訓練,都是我親身操練,應用超過30年以上的結晶。 在過去16年裡,和我密切工作的夥伴是劉維萍Emily Liu。我和她相識於1986年,當時完全沒想到Emily會賦予我的工作新生命,並將我的工作介紹給她的同輩和後進。她慷慨地跟我分享她自己和她所處的文化,改變很多我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剛開始,我們的關係就如同是教練和球員(coach vs. player),現在我們是專業領域的夥伴,而且是一輩子的好朋友。
雖然在我們教練和球員的關係裡,我帶進了相當的經驗和知識,但你們在本書所看到的所有原則與訓練,都曾在Emily的手裡更新,甚至蛻變至新的境界。這就像很多經典故事一樣,學生最後成為老師,相信你也能夠從我們分享的訓練中,發掘更好的自己。
球員Emily的話:
當我第一次聽到Kelly用這個矩陣來解釋什麼是贏的時候,我不是非常了解為什麼除了有意義的工作和有愛的人際關係之外,逆境會是創造人生滿足感的主要元素之一。我完全可以理解,也能體會前兩項為何可以提升人生的滿足感,但以我當時的年紀或人生經驗,並不是那麼明白逆境能為人生帶來什麼意義。
在我參與Kelly所指導的個人領導力培訓之前,我的人生算是一帆風順。我生長在一個小康之家,父母很疼愛子女,也在很好的學校就讀,並從事我熱愛的工作,而且工作表現不錯。我有一些很棒的朋友,而且才剛新婚不久,當時我覺得在30歲以前還算小有成就,但心裡頭總覺得好像少了些什麼。我說不上來是少了什麼,只是覺得心頭的一角好像缺了一塊。
我難以言喻到底是什麼感覺,但心裡頭總是有個問題,那就是「難道就這樣了嗎?」我的人生就差不多如此了嗎?我覺得我應該算是快樂,但卻不能說自己是真正快樂的。我的生命中有這麼多美好的人事物,我甚至為自己並不感覺到真正快樂而內疚。從Kelly提到的那個矩陣來看,我是在「高績效─低滿足」的區間裡,那也是當初我會想到參與那個個人領導力培訓課程的緣故。
當我第一次聽到Kelly介紹矩陣中的「滿足感」,我才了解我尋找的不是所謂的「快樂」,而是「滿足感」。我心頭上缺失的那一塊,就是生命的意義和目的。在概念上,我大致了解逆境為何能幫助創造人生的滿足感,但我的經歷還無法令我真正體悟,所以那對我而言還是個抽象的概念。老實說,當時我不是真的知道處在逆境會是什麼樣的感覺,但莫名地,我就是忍不住想像那個層次的體驗會是什麼感覺。
之後在和Kelly一起共事的16年旅程中,我累積了不同的人生經驗,曾面對很多個人生活和專業領域上的挑戰。這些逆境幫助我界定自己是誰、是個怎麼樣的人,讓我重新檢視了自己的價值觀,也豐富了我的人生,為所謂的「滿足感」,帶來不同面向和層次。我也從Kelly的身上,學習到為他人服務的態度。這種超脫自我的精神,絕對有助於提升人生的滿足感。Kelly總是說:「如果你想覺得快樂一點,現在就去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人!」
從矩陣的一邊移到另一邊,的確需要時間、努力和恆心,但一切都是值得的!如果你也很幸運,擁有一位像Kelly這樣的教練,在人生的旅程中相伴,那麼你得到的遠遠不只是所謂成功和績效這些東西,而是一種出自內心的深刻滿足感。接下來,你看到的不只是我們所提出的概念或理論,而是我們每天在專業領域和個人生活裡實際用到的原則。對於Kelly說我從學生成為老師,我不敢當,但我的確用從Kelly身上學到的教練能力,來服務一些企業組織裡的領導者和專業經理人。我很慶幸能有這個榮幸,能為我服務的公司和個人貢獻。每一個我曾經服務過的對象,都豐富了我和我的生命,也激勵我為將來的服務對象貢獻更多。
最後,對我來說,「我們贏了!」的含意,絕對落在「成功」與「高滿足感」這個象限之中。
總結
到底,贏是什麼?我們用兩個元素來界定贏的定義,而且我們認為這兩個元素同樣重要,那就是成功和滿足感。我們認為,這兩個元素創造了我們所謂的「值得玩的遊戲」。
成功
成功這個元素,可以被清楚界定,它是可以被衡量的,而且是無庸置疑的。你或許已經創造自己所追求的卓越標準,在這個值得玩的遊戲的終點,你會知道自己最後的得分──要不就是達到並超過這個卓越的標準,要不就是低於自己所期待的標準。成功人士通常都有非常高的標準,而且當他們成果不好的時候,並不會降低標準讓自己的表現合理化。成功會帶給你很多機會,並提高你的可信度,讓你更能領導並影響他人。
滿足感
滿足感這個元素,不能用量化的方式衡量,而且不是很容易被清楚界定。我們很可能聽到有滿足感的球員,用下列的方式來表達自己:
□ 這件事對我來說很有意義!
□ 讓我感到驕傲的是,我創造了截然不同的成果!
□ 我覺得自己和他人有更深刻的連結!
□ 我永遠都忘不了這個體驗!
教練指導(提升應用):
在本章的矩陣中,你通常發現自己在哪個象限裡?
你是否對「這是場值得玩的遊戲」這個象限有承諾?為什麼它對你這麼重要?
你的目標是否能反應出卓越的標準?你是否真的願意用這個目標來評估自己?
在達到目標的旅程中,能用下列方式創造滿足感:
□ 充滿喜悅和建設性的人際關係;
□ 運用逆境的體驗來創造意義、為他人服務;
□ 找到一個理由,來真正關心目標的達成等。
以上哪種或哪些方式吸引你?你要如何真正地在生命中創造滿足感?
延伸思考題
1. 在我們所介紹的矩陣中,你通常會發現自己在下列四個象限裡的哪個象限?
□ 第一象限:高成就,高滿足感
□ 第二象限:低成就,高滿足感
□ 第三象限:低成就,低滿足感
□ 第四象限:高成就,低滿足感
2. 如果你認為第一象限「高成就,高滿足感」是一個值得玩的遊戲,那麼你會做什麼樣的改變?
3. 在達到目標的過程中,你有什麼樣的體驗,為你帶來滿足感和意義?
4. 對你來說,什麼是贏?贏的定義是什麼?
本書緣起
在本書出版前,和天下雜誌出版部總編輯吳韻儀小姐,有過數次對談與討論,在眾多問題當中,最重要的就是:「為什麼要出這本書?」
之所以出這本書,不只是完成一個心願而已。能吸引我離開經營十多年多采多姿的廣告行銷界,肯定是要能給我帶來更多滿足感和成就感的工作。我非常幸運遇到了我的教練卜凱莉,能在一個提供國際級、致力於提升個人領導力的培訓顧問公司共同耕耘了16年之久,至今我們仍是這家公司的顧問和教練。我們很心疼很多上進的各界人士,或許沒有那麼幸運,能在職場上遇到伯樂。也沒有好的經理人帶領、指...
目錄
本書緣起 戴上第三頂帽子
序曲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第一章 贏的定義
贏家回響 一起,認真玩吧! 余湘
向偉大的球員與教練致敬 宋睿祥
職場管理的新方法 陳永基
第二章 熱情、關係和意志力
贏家回響 保持自我前進的動力 虞晨曦
你可以更卓越! 盧曼玲
第三章 這個遊戲值得玩嗎?
贏家回響 我的生命教練 王雪芬
換個角度看自己 康敏平
第四章 創造卓越的目標
贏家回響 不只經理人,學會當教練 鄒開蓮
卓越目標創造卓越結果 姚以婷
第五章 為自己而戰
贏家回響 活出個人潛質 孔士達
簡單才能更卓越! 東谷‧妮娜‧曼蘇
第六章 和你的目標對話
贏家回響 就是要贏的人生 盧瑞芬
生命中的導師 王利民
第七章 信任是贏的成功要素
贏家回響 信任是關係的基礎 王業鼎
創造熱情,信守承諾 吳美君
第八章 遊戲的三大階段:保持動力最重要!
贏家回響 高成就與高滿足感 郭志鵬
贏得事業與人生 婷妮‧法奇拉
第九章 贏家的四種條件
贏家回響 企業需要第三頂帽子 沈祥梅
我的教練夢 許益謙
第十章 維持正向關係
贏家回響 學會和失敗建立良好關係 鄭秉吉
頂尖團隊的幕後推手 谷靜
商學院未必學到的10件事 安比‧保娃和西西亞‧保娃
終曲 一個值得活的生命
作者介紹
本書緣起 戴上第三頂帽子
序曲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第一章 贏的定義
贏家回響 一起,認真玩吧! 余湘
向偉大的球員與教練致敬 宋睿祥
職場管理的新方法 陳永基
第二章 熱情、關係和意志力
贏家回響 保持自我前進的動力 虞晨曦
你可以更卓越! 盧曼玲
第三章 這個遊戲值得玩嗎?
贏家回響 我的生命教練 王雪芬
換個角度看自己 康敏平
第四...